世界白茶在中国,中国白茶在福鼎。
茶叶是福鼎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渠道,也是闽东乡村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,目前全市有10余万户38万人从事茶叶生产,“中国扶贫第一村”福鼎赤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靠种茶养茶脱贫。福鼎市涉茶人口占总人口66%以上,白茶产业吸纳本地农民就业超过70%以上。
今年54岁的卓世昌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太姥山人,出生制茶世家,耳濡目染间传承着父辈高超的制茶技艺,在当地有“卓大师”美誉。1988年他开始接触茶艺,父亲如何种茶、采茶、制茶,一个个步骤、一道道工序,牢牢铭记在卓世昌的脑海里。
白茶是茶农的心血和生活来源,也让卓世昌所在的茶塘社区越来越富裕,社区总计401户有近300户靠种茶致富,年种植白茶约600亩。多年前,白茶在本地只能卖出白菜价,而在福州、杭州价格就可翻几倍,重重大山、层层阻碍,成为百姓致富的“绊脚石”。
要致富先修路。2009年温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,温州至福州沿线物流、人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加速流转,太姥山站、福鼎站成为了当地茶农走出大山、与外地沟通交流的桥梁,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。一座城、一杯茶、一项技艺,百姓通过“引进来、走出去”的经商模式,福鼎白茶搭乘着中国高铁在大江南北迅速畅销。“以前去一趟福州,要前一天晚上出发,第二天早上才能到,外出跑生意要三四天。溫福铁路开通后,到福州当天就可返回,大大加快了我们工作的效率,也带动了福鼎经济的快速发展。”卓世昌告诉记者。
每年三四月是白茶采摘的最好时节,茶农们每天凌晨五点多上山,穿着胶鞋、戴上手套、背着竹筐半弯腰行走在山间茶树旁,以“采茶针”的形式一棵紧挨着一棵茶树齐采过去,直到筐满为止。与白茶打交道近三十年,卓世昌的精力几乎都花在白茶制作上,同时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头。“太快了!太牛了!”2009年首次乘坐高铁列车,卓世昌一路上兴高采烈、满心欢喜。
有了高铁,前往福州、杭州谈生意轻松了许多。2013年12月铁路12306上线试运行,第二天卓世昌就体验了一次“快节奏”:早上线上买票,十点到福州,中午和客户谈生意、吃饭、休息,下午五点回到太姥山,“高铁改变了生活,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。”卓世昌对此深有感触。
火车一响,黄金万两。十多年来,高铁带动了闽东经济飞速发展,福鼎市的白茶产值从2008年的5.1亿元,猛增到2022年的138.91亿,太姥山镇白茶产值也水涨船高:从2008年的0.3亿元猛增到2022年的8.9亿元。卓世昌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产业链规模,业务遍布北上广深,工人也从最初的10几人到近百人,白茶年产量从2008年的20吨到现在的120吨。工人变多了,企业变大了,手里的票子多了,卓世昌心里乐开了花。
茶兴,人兴,百业兴。2020年10月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命名太姥山镇为“中国白茶始祖小镇”。时代赋予了太姥山镇新的使命和责任,高铁将进一步推动福鼎白茶产业和闽东经济的发展。2021年,“中国扶贫第一村”赤溪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.22万元,正式脱贫。现如今,福鼎白茶通过“公司+农户+基地+科技”的模式,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品牌效应,大力推进生产加工标准化建设,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赞誉,有力助推闽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。(通讯员:何卫东、王勇富)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